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监督管理局> 动态要闻> 文章浏览
乔建厚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 2023-06-21 17:47
来源: 市监局发布员02

6月20日,三门峡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上,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乔建厚代表市人民政府,作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专项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的理念不动摇,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和《“ 十四五” 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品牌建设、创建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等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益运用,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知识产权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知识产权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汇报,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 3次作出专题批示,分管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高位推动、逐级落实。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营商环境奖惩机制,确保责任层层落实。联席办建立工作专班,设立知识产权专家库,聘请社会各界专家20名,发挥智库资源优势,为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质效提供智力支持;印发《支持三门峡市智慧岛建设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助推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商标方面,出台《推进商标品牌战略行动计划》, 设立三门峡市商标品牌指导站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商标品牌指导站,服务推荐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卢氏杨献民茶业有限公司等 8家企业参加 2023年国家“ 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计划。截止上年年底,我市拥有驰名商标3件;累计商标注册量达到12821件,同比增长15.69%;仅 2022年商标申请就有 2726件,注册数量达 1853件,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专利方面,印发《关于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 518件,同比增长13.6%;年末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54件,同比增长13.39%;高价值专利 162件,同比增长31.71%。地理标志方面,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我市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7件。特别是“灵宝苹果”,已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位列中国区域品牌第十位,持续位列县级区域品牌第一位品牌,价值高达 200.28亿元。

三是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强化示范引领。通过组织“ 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 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企业培训等方式,培育出灵宝金源矿业、灵宝华鑫铜箔等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家,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等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5家,中国黄金集团三门峡中原金银制品有限公司、河南三味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知识产权贯标企业 2 家。畅通交流平台。组织平台、中介机构、企业与国家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开展项目对接。 “ 灵宝苹果”成功入驻“ 知识产权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展”,并被我省推荐为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重点项目。 我市企业专利产品“ 毛绒白天鹅”“梅花玉功能眼罩”“ 艾灸贴” 等在平台成功挂牌,实现交易额 4000余万元。拓宽融资渠道。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政策宣讲培训会,跟进解决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2019年、2020年星能工业(三门峡)有限公司采用联合专利质押方式融资 5亿元,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四是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初步形成。完善跨省区域间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协作机制,与运城、临汾、渭南联合签订《晋陕豫三省四市跨地区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合作协议》。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和维权援助机制,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三门峡受理处,指导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和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2022年共核查非正常专利申请775项,第四批撤回率位居全省第一。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不断加大对商标、专利、版权和植物新品种等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

五是知识产权服务便利化不断提升。新成立社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家。三门峡商标受理窗口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指导帮助企业办理商标相关事务,将“ 送证上门”作为落实“放管服” 改革的有力举措。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日常咨询、维权援助等公益服务, 建立省级产业集聚区维权援助工作站 7 个,实现行政区域全覆盖。三门峡科技大市场作为知识产权、科技方面的综合服务窗口,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申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知识产权培训等服务。截止目前走访企业 400 余家,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150项,连续 3年举办“ 高校科技成果走进三门峡” 活动, 

六是知识产权保护浓厚氛围持续营造。围绕全国“4·26 知识产权宣传周” 主题,举办“保护知识产权,共享‘悦读’生活”主题活动,把世界读书日和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创新结合,被《学习强国》转载推介。开展“ 三门峡市知识产权论坛”、举办知识产权专家证书颁发仪式和优秀知识产权企业服务平台颁奖仪式,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展“ 海外维权与保护” 线上+线下专题活动、知识产权“ 五进” (进企业、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进网络)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能力。《新华社》《中国市场监管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我市知识产权系列活动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报告指出: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知识产权发展根基。组织、人事等部门在市级和县(市、区)级知识产权机构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优先招录,解决机构人员问题。探索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知识产权专业,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强化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将知识产权课程纳入市委党校相关班次的培训内容,做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轮训,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二是实施强市战略,提升创造运用水平。落实发展规划,创造条件深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商标品牌建设等工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市政府与专利审查河南中心尽快签订战略协议,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三是突出特色引领,开展“春蕾” 行动。发挥好地理标志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好“ 春蕾”行动,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地理标志龙头企业作为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特别是在灵宝市、卢氏县申请国家级和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创新驱动,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有机融合,为精准推进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四是优化人文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知识产权与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法治文化、诚信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建立校园知识产权教育工作体系,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五是健全保障机制,加强资金扶持力度。严格落实、细化奖补申请标准,不断优化政策资金支持方向,扩大政策资金覆盖范围和领域,支持全市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知识产权是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纽带,也是市场经济运行和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环节,抓好知识产权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今后,我市将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本次人大常委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强市《纲要》,努力构建现代化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新模式,培育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打造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三门峡提供有力支撑。

微信图片_20230620160110.jpg

微信图片_202306201601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