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有活力,则经济发展有活力。留住市场主体,就是稳住经济的“压舱石”,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就是激活发展的“主引擎”。
三门峡市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自身与市场主体打交道、离市场主体近的优势,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用心呵护,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运用不同职能“工具”,科学“浇水施肥”,促进我市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累计178536户,同比增长16.38%。其中:内资企业累计4760户,同比增长10.16%;外资企业212户,同比增长1.92%;私营企业40752户,同比增长23.96%;个体工商户累计127799户,同比增长14.40%;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5013户,同比增长16.72%。在实有各类市场主体中,高技术产业5740户,同比增长22.36%,增速全省排名第三。其中,高技术服务业5590户,同比增长22.37%,增速全省排名第三;高技术制造业150户,同比增长21.95%,增速全省排名第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567户,同比增长31.04%,增速排名全省第八。每千人市场主体拥有量达87户,在全省排名第五。市场主体已成为我市稳就业、保民生、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局的最重要经济基础,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为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新动能,也为我市经济行稳致远积累了最可贵、最可靠、最可信赖、最可预期的战略资源。
用好准入的职能“工具”,培育市场主体种子“生根发芽”,让市场主体多起来。一是制定办照奖励政策凸显“真金白银”。近日,由市市场监管局起草、三门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三门峡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十项措施》,通过“补、奖、免、减、优”等举措来鼓励创业,特别是新成立并正常经营6个月的个体工商户可以领100元误工津贴,新办小微企业当年纳入“四上”的最高可给予30万元奖励等举措,是我市历年来对新成立市场主体最高的奖励和全省首创,这些举措出台将会有效激发我市主场主体的大发展。二是办照实现加速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非禁即入”要求,最大程度实现市场准入便利化,优化办事流程,市场主体开办时间越来越短,企业开办从30个工作日压缩到当日办,个体工商户实现立等可取,电子执照实现“秒办”。三是办照费用开始“负增长”,即所有办照不仅零费用,而且对新办市场主体还送4枚印章、税务Ukey等价值500多元的大礼包。四是电子执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企业设立登记完成后,同步发放电子营业执照,上半年,共同步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2200余套,电子营业执照已在在商业银行、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促进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增速5月排名全省第二。通过送政策、送执照、送福利等一系列举措,让更多的市场主体种子在我市经济发展沃土上落地生根。
用好服务的职能“工具”,营造良好的营商“温室大棚”,让市场主体活起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造成部分市场主体因经营困难或关门停业,市市场监管局一是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深入各县市区调研、走访百余户小微企业,摸清市场主体的所困、所求、所盼,形成近万字调研报告,为政府出台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代政府起草《三门峡市应对疫情支持小微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减税减费到小微企业升规入统等方面制定措施,支持市场主体战胜困难的信心;在年初疫情反复期间,第一时间发布《应对疫情服务市场主体六项措施》,从优化注册登记、食品生产许可、药品经营许可、特种设备生产许可、检验检测、提供“点对点”定制服务等六个方面,做到保障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发展两不误;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经营的市场主体,精准实施市场主体歇业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办理最长三年的歇业登记,给市场主体提供“体养生息”、“养精蓄锐”再出发的机会。三是对新办市场主体(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生产经营范围)首次不罚,对疫情困难中市场主体实行柔性执法,加强行政提示、行政指导和行政告诫,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原则上不予行政处罚。目前已制定免罚清单事项59个,今年以来,办理适用免罚清单的案件16个,免罚总金额约73万余元。通过实施一系列暖新政策的叠加,来应对疫情对市场主体的冲击,上半年我市市场主体活力1.12,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为2.84,分别位于全省第11、12位。在市场主体发育的幼苗期,运用首次不罚、容缺办理、延期换证等特殊呵护政策,让市场主体不仅能留得住并且活得好。
用好监管的职能“工具”,修枝除草,让市场主体大起来。一是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做为着力点,通过实施实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执法,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市场主体成长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二是开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铁拳”行动,上半年办理知识产权商标侵权案件27起,罚没款283350元,签订晋陕豫三省四市跨地区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合作协议,提高我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水平和综合保护能力。三是开展清理涉企收费,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上半年全市共查处水电气暖违规收费案件7起,结案1起,罚款35.19万元。通过查处乱收费来保障减税降费和惠企收费政策落实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四是通过年报帮助市场主体建立诚实守信形象。截至6月30日,全市企业年报公示率92.54%,个体工商户年报公示率94.5%,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年报率90%目标的地市。对疫情中部分企业停业造成的信用受损或超期年报,市市场监管局本着应修复尽修复的原则,上半年全市共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市场主体739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7户,有效为企业发展破解信用难题。日常监管中,市市场监管局对市场主体采取分级分类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将市直13个部门20个事项纳入部门联合抽查事项,通过“一次抽查、全面体检”,既增强了监管的威慑力,又减少了对企业的人为干预,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通过高效监管和宽严相济的监管方式,为我市营造出和谐善治的市场氛围,也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让主场主体在规范中成长、壮大。
用好党建等综合职能“工具”,让市场主体一心向阳,推动市场主体强起来。非公企业占市场主体97.21%,为非公企业安装上党建的“红色引擎”,是非公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一是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也是我市非公党建“三门峡模式”叫响全国的一张名片。市市场监管局在广大非公企业中开启“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模式,积极做好党的组织和工作的“两个覆盖”,通过建立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使一大批非公企业依靠党建由小到大,由大到强,河南振宇产业公司通过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短短十年从一个生产腐竹的小厂发展成两个公司、四个子公司的大型民营企业,渑池仰韶酒厂通过党建促转型,企业从2019年年销售20亿,上缴利税3亿元,增加到2021年销售突破30亿,上缴利税5.03亿元,并在2020成功入选“河南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二是开展对小微企业的质量认证培训,推广ISO质量管理应用,助力小微企业“小升规”提档升级发展壮大。深入河南骏通、宝武铝业等品牌共建企业,开展品牌知识培训,举办河南首家“政府、企业、媒体品牌共建沙龙”,率先在我省形成高质量发展“强省品牌”产业链条,为三门峡区域品牌经济群体崛起助力。三是通过“三门峡市食用菌、苹果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会”,建立“香菇质量等级”、“苹果质量等级”,为企业产品做大做优提供标准支撑。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成功争取全省9个商标受理窗口中的一个,截止2022年4月,我市受理商标申请69项,专利授权586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513件、外观设计专利49件、有效发明专利470件。帮助企业申报标准、专利、地理标志,“灵宝苹果”“卢氏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省“老家地理标志”前列。四是牵头与市金融工作局等五家单位共同签署合作文件,围绕普惠金融交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源源不断输送“金融血液”。截至5月末,为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30.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3亿元,同比增长16.69%。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58.58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2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7.34%。通过综合运用党建引领、认证认可、标准提升、知识产权、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政银合作等“一站式”服务,为市场主体壮大综合“施肥”,固本提质,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质量水平与质量竞争力,建设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系统培育梯级工程,通过计量、检测、标准等定制服务,把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逐步培育成为国家级“小巨人”,让我市市场主体越来越大、越做越强。
通过打造黄河湿地公园,每年引来上万只白天鹅来我市过冬,三门峡因此有了“天鹅之城”的美誉。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打造绿色、高效、公平的营商环境,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创业者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在政策的春雨中茁壮成长,使我市现有的市场主体不仅青山常在,更是青山常绿、枝繁叶茂,为三门峡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我市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