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监督管理局> 动态要闻> 文章浏览
习近平与父亲:拳拳赤子心
发布日期: 2022-05-25 08:50
来源: 三门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习近平曾在一封拜寿信中这样形容父亲习仲勋。

习近平说“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赤子情怀”。

“我是农民的儿子”

习仲勋是一位“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常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并始终把自己视为劳动人民的一员。

土地革命时期,不到20岁的习仲勋就投身创建陕甘边根据地。习仲勋常常回顾在创建陕甘边根据地斗争中党和群众之间建立的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他说:“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的一切。”

微信图片_20220525090224.png

南邑村习仲勋住过的院落。


关中大地是习仲勋参加革命的起点,也是他一生牵挂的地方。在关中的6年间,习仲勋始终奔走在三秦大地上,始终走在群众中间。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1942年的一份组织鉴定称赞他是“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

在南梁工作时期,习仲勋同志为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指导各县成立土地委员会。在分配土地时,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沿,每天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有空就帮群众种地、推碾子,利用一切机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李敦白曾回忆:“他走到哪里,好像每一个村庄都有认识的人。他碰到这个人说,你婆姨的病好了没有,碰到那个人说,你爸爸的腰疼好了没有。”

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能造福于民的人,群众就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在根据地习仲勋平时办公的地方,每天都挤满了群众,群众总是把仲勋同志看成最知心的朋友。

“我的爷爷也是农民,我的父亲是从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我自己也去当了七年的农民。”对农民这种朴素的情感一直铭记在习近平心里。

微信图片_20220525090308.jpg

这是1973年上山下乡时期,习近平(左二)在陕西延川县


在一篇文章中,习近平称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大队插队。在陕北做知青、当农民的24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与黄土高原纯朴乡亲摸爬滚打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和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情谊,也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年在梁家河的每一个细节,都触动并温暖着青年习近平的心。

习近平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

深知老百姓的好,发自内心牵挂他们;深知老百姓的苦,勇敢挑起沉甸甸的担子。

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是习近平与父亲两代共产党人不渝的初心。


“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2021年9月,正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来到父亲习仲勋曾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中共绥德地委旧址。

微信图片_20220525090415.jpg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考察。


展厅里,一行字格外醒目: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回忆起父亲习仲勋说过的家乡话,习近平饱含深情。

1943年,习仲勋刚刚就任绥德地委书记就提出“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要求,并保证自己和地委机关的工作人员首先做到。为此,他要求各级干部不当“官”和“老爷”,而是走出“衙门”,深入乡村,真正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

在革命生涯的各个时期,习仲勋总是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担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时,他推动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南下移民生产生活困难和儿童疾病治疗问题;担任国务院秘书长时,他深入河南长葛调查,解决了群众口粮严重不足的燃眉之急,挽救了很多挨饿群众的生命;担任广东省委书记时,为解决当时的“偷渡外逃”难题,他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作出了“制止群众性外逃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正确结论,并第一个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给广东“放权”,让广东“先行一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经济特区的大幕从南粤大地拉开。

微信图片_20220525090607.jpg

习仲勋在广东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支持并推广“清远经验”,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图为习仲勋考察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和改革情况。


习仲勋是在经历了16年磨难后南下主政广东的,岁月的紧迫感和历史的使命感使他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他常常在深夜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还要看书看报了解国内外动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天当作两天干。

这一切,夫人齐心看在眼里:“作为他的妻子,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他是想把失去的16年时光夺回来,多为党和人民做些实事。”

广东老干部张国英回忆道,习近平从政后,习仲勋曾对儿子说,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

习近平也始终将父亲的话记在心头。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走上地方领导岗位,担任正定县委书记。这位年轻干部的作风令人耳目一新。

“从不在办公室闲坐”是那时很多人对习近平的印象。据当年的县委办干部回忆,习近平经常带着县委工作人员搞调查,“特别选在县城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上桌子,拉着来赶集的老百姓做调查”。

微信图片_20220525090710.jpg

这是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排居中),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


1988年,习近平到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一次到宁德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下党乡考察时,他跋山涉水,从早上7点半走到中午12点多,乡里百姓说他是“到过这里最大的官”。

习近平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习近平与父亲共同的担当,也是力量所在。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习仲勋一生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微信图片_20220525090836.png

1946年,习仲勋在陕北。


一篇回忆文章说,习仲勋一生参与完成了两大历史使命:一是与刘志丹、谢子长一起,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另一个则是在邓小平、叶剑英的亲自支持、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经济特区。

这两大历史使命,围绕的中心都是“人民”,前者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与自由,后者是为了人民的富裕与幸福。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典时,习仲勋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他感慨地说:“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朴素的话语道出一位为人民奋斗终身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心声。

习近平曾多次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在一次地方考察中深情地说:“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情之切,行之笃。

微信图片_20220525091000.jpg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从一定要“看真贫”到务必要“真脱贫”,坚定地把历史责任扛在肩上。

在素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的甘肃中部,习近平走进农家,特意舀起一瓢水品尝,这水的滋味让习近平紧锁着眉头。这一幕也感染了周围的每个人。之后,习近平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视察,他对当地和随行的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说了8个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习近平常说,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

深情的话语,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指出:“党和人民把历史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正是习近平与父亲共同的赤子情怀。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