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务公开办的正确指导下,市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政务公开工作部署,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严格执行《三门峡市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三政办明电〔2020〕8号)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着力加强市场监管领域用权公开,深化政策解读,大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创新公开方式、方法,持续完善公开制度,不断丰富政务公开信息内容,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水平。
一、全面落实试点领域标准指引
为全面落实试点领域标准指引,切实做好我市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基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2020年7月,我局在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的基础上,结合三门峡实际,制定并下发了《三门峡市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三市监文〔2020〕180号)明确了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基层政务公开4各方面28类公开事项的公开内容、公开依据、公开时限、公开主体、公开渠道和载体、公开对象和公开层级,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政务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县级及以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依法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全部制定完成了本地区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政务公开标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本地区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
二、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流程
2020年度,我局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流程,增强政务公开深度和广度,确保政务公开取得实效。按照政务公开管理标准的7项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主动公开政务信息。一是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局门户网站平台传媒作用,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二是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工作快报等媒介及时公开市场监管局重大活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部署情况、决策过程及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发布工作快报162期。三是在办公区域明显位置悬挂人员公示栏,在各部门门口悬挂科室名称和岗位名牌,公示姓名、联系方式、党员身份及在岗情况,做到“亮身份、亮岗位”。各部门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装框上墙。四是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315投诉平台宣传、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520计量日宣传、安全生产月”宣传等各类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法规的宣传及解读。五是通过制作政务公开专栏、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将各项行政办理事项的办事依据、办事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向社会广泛公开,不断加大政务公开宣传力度,在方便服务对象的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陪同省政府调研组到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分中心进了现场考察,认真听取调研组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优化公开形式、细化公开内容,依法、主动、及时、准确公开政务信息,不断增强政务公开实效。
三、大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平台规范化建设
根据机构改革推进情况,推进政务公开平台规范化建设,打牢公开基础。及时原工商、质监、食药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平台进行主体变更,统一使用市场监管局名义对外公开信息。强化政府部门网站建设管理,及时将市局网站的改版升级,优化版面设计、栏目设置,适应新时代市场监管领域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及时调整政务公开主动公开目录,根据机构改革变化和上级政务公开目录调整,及时调整主动公开目录和信息分类、信息转移,更清晰、更充分地体现“五公开”、政策解读等工作要求。科学用好政务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微信等移动客户端灵活便捷的优势,落实专人加强日常监管和维护,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办事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要求,及时将12315、12365、12331、12358、12330五条市场监管热线整合为12315一条热线,统一以12315号码对外提供市场监管投诉举报服务。
四、不断完善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我局在政务公开工作中面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促进公开的民主化、科学化。2020年9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监管事项政务公开意见征求活动和政务公开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及满意度,了解群众对政务公开的需求。我局还通过日常监管、监督检查、接待来办事群众、外出宣传等工作中向群众和企业宣传,2020年开展的一系列市场监管事项政务公开征求意见活动,共收集到征求意见表800多份,经统计分析发现,群众更希望从政务微信和电视、广播等媒体了解到政务信息,更希望了解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预警、安全应急处置情况等信息,同时有35名群众提出了他们对于市场监管领域监管政务公开的63条意见和建议。我局开展了一次政务公开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收集到政务公开群众满意度调查表410份,满意率分别为99.8%。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完善了群众参与行政决策机制,持续完善和改进了我局基层政务公开工作。
五、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解读回应机制
我局不断加大政务公开公开力度,推动各科室和二级机构履职尽责。加大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我局承办的重点工作进展落实情况的公开,按季度公布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加大对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消费维权等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工作开展情况的公开,及时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信息工作的公开,全年常态化公开食品药品监督检查、食品抽检、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信息。加大对价格监督执法、知识产权等工作的政务公开,对于增加的工作职能不推诿扯皮,积极组织、协调,确保政务公开工作不缺位、顶得住。着力深化政策解读,满足群众关切,通过召开消费维权、质量提升、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新闻发布会,局领导定期走进直播间,接受市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上线访谈,举办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质量月、安全用药月等多种公众活动,深入宣传解读政策背景、工作开展、后续安排等信息,及时准确传递权威信息和政策意图。创新、优化政策解读形式,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各项政策措施进行解读。密切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监管等社会热点信息,加强预判分析,根据职能及时主动回应,以开诚布公的态度做好解释和沟通,赢得群众的满意。
六、大力推进办事服务公开标准化
在三门峡市场监管局外网全面公开工作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负责人姓名信息,紧紧围绕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做文章,以业务文件、文书、数据等为发布重点,着力加强用权公开,及时公开我局制订的各类文件,以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见效,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使政策执行和办事服务更加阳光透明。根据机构改革推进情况,认真做好权责清单调整和公开发布工作,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结果发布,以公开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依法全面规范履职。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公开,制定并发布市场监管领域的年度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工作计划和抽查细则和牵头起草的市直部门联合随机检查事项清单、抽查计划,要求各行政部门积极履行职责,按照上级要求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公开监管和执法信息,提高监管效能和公正性,增强监管威慑力和公信力。
七、大力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向农村和社区延伸
我局坚持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政务公开工作一盘棋,充分发挥监管体制业务指导优势,要求各县(市)市场监管局基层乡镇市场监管所充分利用乡镇赶集天等时机到集市等人流密集场所发放政务公开征求意见表和政务公开群众满意度调查表等方式,使基层政务公开宣传覆盖到偏远乡村的基层群众,最大限度扩大了政务公开知晓度。要求市局直属各分局基层站所政务公开工作向社区延伸,充分利用办公电话、邮件和电子邮箱等,鼓励和引导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公众参与到意见征求和满意度调查活动中。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培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制定信息发布规范,继续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公开重点,认真梳理、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全面、规范做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主动向社会公众推送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作进展、权威解读回应、突发事件应对等信息,发挥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政务新媒体作用,不断扩大政策知晓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深入开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 | 本年新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
规章 | 0 | 0 | 0 | |
规范性文件 | 2 | 2 | 7 |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144 | 28 | 35,000 | |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 0 | 0 | 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490 | 125 | 615 | |
行政强制 | 0 | 0 | 0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0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 | 采购总金额(单位:万元) | ||
政府集中采购 | 347 | 65.0139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2 | 0 | 0 | 0 | 0 | 0 | 2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2 | 0 | 0 | 0 | 0 | 0 | 2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2 | 0 | 0 | 0 | 0 | 0 | 2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是政策解读形式比较单一,解读不够深入。下一步我局将不断深化政策解读的力度,按照“深入分析、及时解读、强化引导”原则,解读政策制定的依据、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内容、创新举措,同时继续发挥专家、新闻媒体等多方解读主体协调配合的作用,形成持续有效的解读氛围,深入解读政策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趋势,提升解读的有效性、通俗性和可读性。
二是信息发布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政务公开信息要素把握不全面,不能完整、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如部分信息发布不规范。重大政策预公开中,政策意见征集、反馈发布不能一一对应,意见征集未明确征集截止日期等问题仍有存在。
三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仍需进一步拓展。我局将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从公众视角出发,及时公开公众关注领域及年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深化公开内容,方便公众查阅获取信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培训,加强公开队伍素质培养,根据省、市政务公开要求,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建设,适当调整本部门政务公开栏目,制定信息发布规范,继续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公开重点,梳理、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加大网上公开力度,全面、规范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继续完善公开平台建设工作,不断优化页面布局、丰富网站内容、完善搜索功能。开展运用政务新媒体、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主动向社会公众推送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作进展、权威解读回应、突发事件应对等信息,发挥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等媒体作用,不断扩大政策知晓面。加大政务公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增强人员公开意识,实现政务公开工作内容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